(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16日專電)行政院新聞局長江啟臣15日拜訪華府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及「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Times),就台美關係與兩岸議題交換意見。江啟臣在結束紐約4天訪問行程後,於15日清晨搭火車轉赴華府訪問,於午間抵達華府後,立即馬不停蹄,拜訪這兩家主流媒體。江啟臣與「華盛頓郵報」社論版主編海亞特(Fred Hiatt)及副主編狄爾(Jackson Diehl)會晤時指出,過去2年兩岸關係已大幅改善,並建立制度化及定期化協商機制,除已開放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並簽訂多項攸關民生之經濟協議,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附帶的減免關稅早收清單。江啟臣強調,簽訂ECFA的重要性在於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過程被邊緣化、有助兩岸關係發展、確保台灣在區域及大陸市場的產業競爭力,並有利亞洲經濟的整合。海亞特問及,台灣對中國大陸未來領導人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有信心,江啟臣表示,台灣政府努力持續建立兩岸制度化對話基礎,建立互信,這不僅有利兩岸穩定,亦有助區域和平,而有關主權議題,擱置爭議是目前最佳之處理方式。狄爾問到日前美國對台軍售是否滿足台灣的需求,江啟臣回應表示,台灣感謝今年1月歐巴馬政府宣布價值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但面對兩岸失衡的軍力,台灣仍需要足夠的軍備,以阻嚇任何可能的情勢誤判,維護台灣民主及確保台海穩定、和平。在與「華盛頓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布萊恩特(Carleton Bryant)及記者華特曼(Shavn Waterman)等人的晤談中,江啟臣也強調,自馬總統上任以來,兩岸關係有非常大的改善,包括兩岸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並已簽署14項協議,可以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並可以積極參與亞太經濟整合過程的ECFA。談到台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議題,江啟臣指出,台灣一直積極希望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但在目前美國國會未再進一步授權行政部門與其他國家談判FTA的情況下,有其現實上的困難;然而,台美雙方可以先儘快恢復「中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作為未來洽簽FTA的基礎。在回答關於參與區域安全對話問題方面,江啟臣表示,台灣是區域成員之一,當然希望有機會參與任何區域的經貿或安全對話機制,以貢獻台灣的經驗與能力。江啟臣於晤談中特別指出台灣的軟實力,表示台灣不管在電影產業或流行音樂、美食等方面均有很強的競爭力,特別是在華語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江啟臣也強調,台灣的創新能力舉世聞名,以今年台灣參加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及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為例,台灣都是參展國家中表現最好的,金牌數居全球之冠。990716
- Sep 25 Sat 2010 02:53
江啟臣訪華郵華時談ECFA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